马国原:从洛斯里克王国到罗德岛,在建筑中感受世界

“国内的建筑行业太卷了!”

进入高中学段,10年级的马国原第一次和父亲说了想要申请建筑专业的想法,有过建筑行业从业经历的父亲和他说了上面这句话,这也是他第一次对“行业”有了大概的认知。

“先学了再说,至少我现在很喜欢。”面对父亲的经验,马国原这样回答。

在2024ED阶段,马国原同学凭借出色的成绩,拿到了罗德岛设计学院建筑专业的offer。

在此之前,他从游戏中获得建筑的灵感,从运动中找到作品的轨迹,从课程中领悟创意的本质,有时候为了完成作品甚至一天都忘记吃饭。

关于建筑的那些构想,从他的讲述中我们找到了答案。

 

01

Real World in the Ninth Art

第九艺术里的现实世界

 

在《黑暗之魂3》中的洛斯里克王国,玩家肩负着阻止末世来临的使命,马国原是这其中的一员。当他以玩家的视角,行走在以中世纪为背景的建筑空间时,城堡的巍峨、教堂的静谧都触达着现实世界的灵感和热情。是啊,有意思的不止游戏本身。
◆BRS :你对“游戏是第九艺术”这样的说法怎么看?
●马国原 :  我觉得游戏就是艺术。其实我想学建筑很大一部分热情来源于游戏。

在玩游戏的时候人物是行走在建筑空间里的,游戏中的场景比如教堂、城堡设计得非常精妙,而且在这过程中,从玩家的角度来看会更沉浸,更有代入感。

还有一款游戏叫《我的世界》,它是个像素游戏,从一个小方块开始去堆砌一座小城,它就像一个电子版的乐高,这款游戏有个很有意思的点是它会随机生成地形,玩家需要依照地形来搭建自己想要的建筑。

作为学生我们很少有机会去频繁地体验真实环境对建筑的影响,这款游戏可以很好地提升我们这部分经验。据说有些大学的教授还会将这款游戏应用到教学上,鼓励学生去体验创造的过程。

 

▲马国原在游戏中搭建的城堡
◆BRS :你眼中的“建筑行业”是什么样子的?
●马国原 :  我理解中的建筑可能更偏向建筑设计一些。我父亲有个朋友是从事房地产相关工作的,在参观他们工作时候,我发现他们的内容更多是参照甲方的要求修改,可能更偏工程一些,我还是想往建筑设计方向,创造一些有造型感和空间感的建筑。

 

▲马国原(左一)参与主持2024届成人礼 

02

Focus on Making Creativity Happen

不纠结的创意

 

在准备作品集的时候,马国原吸取了AP3D艺术考试的经验,放弃了原本精益求精的想法,开始着重将创意落地。前期构思时他不去参考任何作品,后期实施时也不去纠结作品够不够精致。纯粹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仅打动了那些看过“大千世界”的招生官们,也让马国原更坚定了创意的重要性。
◆BRS :AP3D艺术考了4分,找到原因了吗?
●马国原:  其实我考试的时候很自信,我做了一个很精致的紫砂壶,老师说我的技巧完全够5分的水平,但看起来那就是一个完美的工艺品。

后来我的班主任李老师跟我一起研究丢分的原因,是没有体现出我自己独特的创造性,所以在准备作品集的时候我着重突出了这一点,也和李老师一起梳理文书的思路,这应该是能拿到罗德岛offer很重要的原因。

▲马国原艺术作品
◆BRS :你的创意是怎么产生和实施的呢?
●马国原 :  在学校我选了AP2D艺术、AP3D艺术和APdrawing3门AP课程。

作为初学者来说对画画、设计、摄影、雕塑、模型等艺术都会接触一些,但并不深入,学校的课程就是在这些“接触”的基础上,帮助我们进一步深化,让很多想法更加有的放矢,从而形成创意乃至落地。

▲马国原艺术作品 
◆BRS :学校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让你产生过灵感吗?
●马国原 :  我很喜欢打羽毛球,其中有一个作品是利用动作捕捉软件,将我打球时的动作记录下来,然后将头部、手部、脚步等相应肢体的动作按照时间点连接起来,以此形成了一个建筑模型。

我喜欢在设计的时候去融入一些环境或者人文相关元素,这样的作品对我而言更有意义。

▲马国原艺术作品

 

03

Why Doors Matter

“门”

 

游戏中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门,可能恰恰是通往下一个空间的钥匙,这也让卡关很久的马国原豁然开朗。生活中,他看过太多建筑,但第一眼就有感觉的,还是建筑的大门,这是一栋建筑和人开始连接的地方。
◆BRS :你觉得对一栋建筑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
●马国原 :  我觉得是它的大门,或者说是他的入口,决定了人们对它的看法。

上海中心大厦有六百多米,一百多层,外表看上去非常壮观,但其实它的入口是需要坐扶梯到地下然后再坐直梯才能进到楼的顶部。这样设计有可能是为了建筑的整体性和美观性,也可能作为地标性建筑也给参观者一种新奇的体验,还可能是考虑到对地下区域的功能性利用,甚至是缓解地面交通的压力。

还有北京银河soho的入口,我相信扎哈·哈迪德在设计的时候除了以灵活的曲线去呼应“流动的水”的概念之外,也会考虑它的入口开在什么角度,进入者的视角才会感到舒服的。

可能现阶段我的理解还不够成熟,但我觉得一扇精妙的大门,是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的,这是我认为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马国原艺术作品-北京胡同的改造 
◆BRS :之前你父亲说建筑行业太卷了,你会担心就业的问题吗?
●马国原 :  还好,我这套作品集其实也能申请园林设计专业,这也说明建筑设计的意义其实很宽泛。拿了offer之后,我又去学了雕塑、油画,我一直觉得不管怎么样,感兴趣就先去学,至少现在很喜欢,学一个喜欢的专业,总比学一个不擅长的专业好得多,未来怎样还有很多可能,我要先抓住我能抓住的东西。

 

▲马国原艺术作品
最近,马国原在准备自己的AP2D艺术的作业——把班主任的脸画到一张世界名画上。他说很多人在开始画画的时候总觉得怎么画也画不像,反而画的信息越少越像。就像拍毕业大合照时候,大几百人出现在一张照片中,大家的五官已经模糊了,但依旧能从光影中认出同学的样子。“所以,会不会五官的细节并不重要,而是光影在脸上的变化才重要?如果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人穿着完全不熟悉的衣服,只要他脸上的一些结构是对的,是不是也能认出他来?”

这样的思考还有很多很多。他的作品中有关于北京胡同改造的模拟装置,有关于玻璃如何循环利用的拆解,也有不同形态的茶壶。

▲马国原艺术作品 
在采访中马国原会对不同建筑的形态侃侃而谈,哪些建筑获奖了?设计缘由是什么?还会对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有独到的见解,这个画家为什么能够被世人记住?什么样的作品可以称为风格?做紫砂壶的时候,他收获了身边无数人的夸赞,但他却说其实自己什么也不会,要学的还有很多。学习知识,吸收养分,产生创意,形成作品,然后再去归纳知识,吸收养分……现阶段的马国原享受在这样的循环里。 

▲马国原(右一)和薛皓文
至于“行业”呢?1994年互联网正式进入中国,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2009年智能手机开始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2014年短视频兴起,移动端网络视听应用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超过3小时……我们很难准确预估未来行业的发展,也没有人能保证一个行业经久不衰,但可以确定的是,在这个行业中,为之奋斗的人是否永远鲜活。去推动发展也好,去发现新的机遇也罢,青年人的力量也正在于挣脱环境的束缚,去引领下一个时代的发展。“管他怎么样,去学就好了!”马国原说。